心臟衰竭意指心臟幫浦無法有效地收縮,將足夠的血流、營養物及氧氣供應到末梢組織。而鬱血性心臟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CHF),意指左右心室均已充血。一旦左心室衰竭,會在很短時間(幾天或幾週),導致右心室衰竭;但是右心室衰竭,則需要很長的時間(數年或數十年),才會導致左心室衰竭。
 

誘發心臟衰竭的因素包括高血壓、細菌感染,例如肺炎、菌血症、心包膜炎、心內膜炎、泌尿道感染等、貧血、全身麻醉、心臟疾病,例如心律不整、冠心病、風濕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心肌病變等、懷孕、大量輸血與非心臟疾病,例如肺動脈栓塞、甲狀腺疾病、尿毒症等。
 

一旦患有心臟衰竭,其症狀會包含半夜突發性呼吸困難、端坐性呼吸、用力後喘息困難、全身無力與疲倦感、頭暈嗜睡或意識錯亂、腸胃道不適,例如噁心、嘔吐、腹脹與厭食,以及半夜頻尿。
 
 
  • 心臟衰竭分級
1994年紐約心臟協會依據日常活動受限情況,將心臟衰竭分成四級:
左右滑動看表格
分級 敘述
第一級 日常活動沒有限制,不會引起疲倦、心悸和呼吸困難。
第二級 日常活動受到輕度限制,會稍微引起疲倦、心悸和呼吸困難,於休息狀態下感到舒適。
第三級 日常活動受到中度限制,會明顯引起疲倦、心悸和呼吸困難,於休息狀態下感到舒適。
第四級 日常活動無法執行,於休息狀態下就會出現疲倦、心悸和呼吸困難。
  • 心臟衰竭分期
2021年美國心臟學定義心臟衰竭是由於心臟結構異常或功能異常,而且有利鈉肽(natriuretic peptide)之升高,或肺臟/循環系統鬱血引起的臨床症狀或症候群,將心臟衰竭分成四期:
左右滑動看表格
分期 名稱 說明
A期 發生心衰竭風險
(At-risk for HF)
病人有發生心衰竭風險,但以前或現在心臟並無結構或功能異常的症狀,也沒有利鈉肽(natriuretic peptide)升高的情形。
B期 心衰竭前期
(Pre-HF)
以前至目前無心衰竭症狀,但有心臟結構/功能異常存在,或利鈉肽(natriuretic peptide)升高的情形。
C期 心衰竭
(HF)
以前或現在已出現因為心臟結構/功能異常存在的症狀。
D期 晚期(嚴重)心衰竭
(Advanced HF)
病人在靜態休息時出現嚴重的症狀,經指引導向治療仍重複住院,且需要進一步的治療,如換心,機械循環輔助,或緩和醫療(palliative)。
 
  • 杏林春暖小故事

牛心的悲哀

五十四歲婦女,罹患風濕性心臟病,長達二十餘年。患者本身非常排斥外科手術,再加上家境清寒,所以拒絕人工瓣膜置換術的建議,長久以來一直仰賴心臟藥物,從未間斷。當時王復蘇醫師剛服役完畢,到臺大醫院報到,就被輪派到心臟內科五C病房,她就是王醫師正式接手照顧的第一批心臟病患。
       
患者已經住院數次,而這次住院主訴是呼吸急促,無法平躺睡眠,嚴重的端坐呼吸,幾乎無法下床走動,稍微活動就會氣喘如牛。患者理學檢查的結果也是十分複雜,她有黃疸、貧血、肝臟腫大、腹水、杵狀指、下肢水腫,兩側肺葉基底部呈現濕性鑼音,心臟聽診發現有二尖瓣狹窄及主動脈閉鎖不全的雜音,再加上三尖瓣也呈現重度閉鎖不全的現象,仔細地聽診發現有心室性馬蹄聲,代表患者有嚴重的心臟衰竭,照了一系列的胸部X光,發現心臟非常大,好像是一顆牛心,充滿了整個胸腔大部分的空間,患者每晚睡覺都要趴在可移動式小餐桌上,方可入眠。

根據內科部主任吳教授的指示,我們給予她毛地黃、利尿劑及強心劑,但是患者的症狀卻未能獲得改善,就在一週之後,王復蘇醫師值夜班的晚上八點,患者突然掉落床下,牙關緊閉,等我們把她抱上病床,接上床邊監視器,才發現是心室頻脈引發心肺衰竭以及呼吸中止,當時立刻進行體外電擊器及人工復甦術,但是心室頻脈不斷再發,王復蘇醫師立刻為患者緊急插管,但是好幾次氣管內管(E-T tube)都插到食道部位,最後只好照會當天晚上的內科總住院醫師,她是高王醫師一屆的學姐,她大概花費了十五分鐘,才順利地把氣管內管插入患者的氣道中。再經過半小時的急救,患者心跳呈現休止期,完全沒有生命跡象,到了晚上十一點,宣告死亡。王復蘇醫師佇立在病患身旁,默默地凝視著她,口腔內齒齦大量地出血,止血的紗布散落滿地,王復蘇醫師輕輕地蓋上她的眼皮,默禱她在天之靈能夠安息吧!
       
在記憶中,每次教授迴診查房時,教授身邊圍繞著一群住院醫師及實習醫師,大家爭先恐後地搶著要聽診,學習各式各樣心臟瓣膜疾病的雜音,而這位患者從未抱怨過,也都是默默地接受大家對她的檢查與診療,當吳教授每週查房時,我們可以從患者眼光中,看得出她對於吳教授深切的期盼以及奇蹟的出現,但是很不幸地臺大醫院卻是她人生旅程的最後終點。
       
從這位風濕性心臟病患者的身上,王復蘇醫師深深感受到醫師的無奈,科技藥物的極限,以及世事的無常。如今人工瓣膜日新月異,換心手術日益普遍,心臟藥物進步良多,可惜這位患者生不逢時,未能及時享有尖端醫療科技的嘉惠,提早離開了人世。
 

血牛的輓歌

王復蘇醫師擔任臺大醫院見習醫師的時候,認識了老張,他長期待在臺大醫院急診室外圍,擔任私下賣血的供應者,俗稱「血牛」,民國六十年代捐血中心供血量常面臨匱乏窘境,所以每家大醫院急診室外圍,都有好幾位血牛,私下負責緊急供血。

在王復蘇醫師記憶當中,臺大醫院急診室外面有幾個機車棚,機車棚旁邊有個小吃飲料店,他們三二成群會待在飲料店內,打撲克牌待命,一旦急診室來了重大車禍或緊急創傷患者,急需大量輸血時,外科值班醫師就會聯絡他們,等到家屬簽字同意之後,血牛就會立即現場輸血。

老張從事血牛的工作,前後長達十數年,一直到王復蘇醫師擔任臺大內科第二年住院醫師時,老張終於病倒了,住入心臟內科病房。老張身高180公分,體重85公斤,臉色極為蒼白,血色素數值降低至6.0mg/dl,呼吸急促,無法平躺睡覺,罹患端坐式呼吸,在肺部兩側基底部,聽診發現有濕性鑼音,胸部X光片呈現中度心臟擴大,以及肺水腫現象,臨床診斷為鬱血性心臟衰竭,潛在性原因為嚴重性缺鐵性貧血,導致代償性心搏輸出量過高所引發。於是我們為他施打利尿劑、毛地黃,並安排濃縮紅血球製劑,以及每週鐵劑靜脈注射,經過一星期的治療之後,老張病情大為改善,已經可以下床走動。整個住院期間長達四週,才辦理出院手續。

老張是個二十幾年煙齡的老煙嗆,飲食方面很重口味,喜歡吃肥豬肉及蹄膀,平日生活作息巔倒,夜晚工作,白天睡覺,再加上不值班時,喜歡喝酒應酬或熬夜打牌,一輩子辛辛苦苦所賺的血汗錢,就這樣揮霍光了。

出院之際,王復蘇醫師還勸他是否應該改行,找個比較輕鬆悠閒的工作,老張面帶苦笑地回答我:「那麼爛的身體,還有誰要我?家中還有兩個小孩要養,只好繼續賣血,除此之外已無其他選擇!」一個禮拜之後,老張又回到急診室,重操舊業。半年之後,聽說他突然暴斃在家裡,死後家境頗為淒涼。

 

化敵為友

民國60年9月30日,王復蘇醫師競選臺大代聯會主席、共有三人參選,結果王復蘇醫師竟然高票當選,全臺大共計197位班代參加投票,王復蘇醫師個人獨得150票,這是臺大第一位醫學系學生當上代聯會主席。王復蘇醫師前一任代聯會主席是李大維先生,曾經擔任駐美代表,再前一位的代聯主席是胡定吾先生,曾經擔任中華開發銀行的總經理,而當時胡定吾主席所聘請的秘書長,就是當今的馬英九總統。

選舉投票結束後,王復蘇醫師的競選團隊與對手傅崐成的競選團隊在新生南路的全成冰菓店不期而遇,大家把手言歡,互相祝福,對手傅崐成先生也公開表示:「這是一場公平的競爭,我們三位候選人都立下了真正民主競選的典範」。

7年之後,王復蘇醫師在臺大急診室當班,看到一位孕婦挺個大肚子走進來,她向王醫師表示懷有雙胞胎已經有7個多月了,她最近一周內感到呼吸困難,走路很容易喘,無法躺平睡覺。當時一量血壓飆到210/120 mmHg,訴診結果胸部全部充斥濕性囉音,血液氣體分析有低血氧症狀,正要為她安裝鼻管氧氣時,她的先生趕到,我仔細一看原來就是當年臺大代聯會競選的對手傅崐成先生。

他一趕到現場,焦急地詢問太太的病情,王復蘇醫師告訴他這是子癇症合併急性肺水腫,需要立即轉入內科加護病房,接著王醫師立刻為她注射利尿劑,毛地黃及氣管擴張劑(Aminophyllin),等病情轉為穩定之後,立即轉入加護病房,雖然昔日競選過程彼此曾經相互攻詰,但依然是臺大同窗校友,如今朋友妻子有難,身為老同學還是要拔刀相助,王復蘇醫師還陪他去辦住院手續,電話聯絡緊急調度床位。

住院住了2個月後,王復蘇醫師在臺大醫院中央走廊遇見他,他說老婆順利產下男性雙胞胎,感謝我在急診室的鼎力相助,最後還跟我來個熱情擁抱。數年之後,他當選了立法委員,投入議會政壇,獻身政治圈,從此就未再碰面了!

政治是一時的,官位是起伏的,友誼是永遠的,世界上唯有醫學、藝術、音樂、文學是超越黨派,尤其是在醫學的領域之中,不分膚色,不分貴賤,不分貧富,不分藍綠,希波克拉底誓言中指出,醫師不應受任何權勢的影響,一切以病患利益為依歸,這點王復蘇醫師終生奉行不渝。